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8月4日,江蘇省東臺中學創新班的同學們懷揣滿心熱忱,來到南京開展五日學科營研學活動。

第一站 東南大學

image.png


存鷹之心于高遠,取鷹之志而凌云,習鷹之性以涉險,融鷹之神在山巔。

image.png

上午八點三十分,創新實驗班的同學們進入東南大學。這里,青石墻面、歇山屋頂,學子們不難感受到民國沿襲至今的求學氛圍。

學生們前往致知堂教室,聆聽東南大學招生宣講。


鹽城招生宣傳組組長、自動化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劍鋒為同學們介紹目前東南大學的工科類專業僅次于清華,建筑學院更是在中國高校中有著最悠久的發展歷史。并鼓勵同學們拼搏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奉獻自我的力量!


東大招生宣講


在這里,遇見東南,遇見東臺學子。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院長蔣衛祥為大家帶來“信息超材料及其應用”科普講座。

image.png


在講座中,同學們初步接觸了超材料相關知識。蔣院長的講解形象細致,東臺中學的學生們便理解了何為以負折射率電磁超材料實現自然界不存在的異常折射,也對超材料實現全息成像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同時認識到中國科學家們在慢慢地將《哈利波特》中的“隱身衣”構想逐步實現。

image.png


走出教室,同學們前往參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梅庵。

image.png


這里,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梅庵不斷激勵著南京團組織乃至全國團組織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在這里,同學們能從共青團的先輩們身上汲取力量,并在心中埋下紅色的種子,成為今后不斷為建設祖國而不懈奮斗的不竭力量之源!


來到校史館,在東南大學校史館的門口,赫然懸刻著“止于至善”四個字。校史館共兩層,一樓主要介紹東南大學在建國前的艱辛歷程,二樓則側重介紹建國后新時代東南大學取得的優秀成績。


image.png

東大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之后,東臺中學的學生們更加清晰了東南大學的時空面貌和對祖國做出的偉大貢獻,在心中種下科研報國的種子。


全國高等學府的建筑學院中,東南大學的建筑學院無疑是頂尖的存在。


參觀在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感受前輩們敢為人先、不怕艱苦的精神,同學們心中燃起濃厚深沉的愛國情愫。


image.png


參觀吳健雄紀念館,以吳健雄先生為榜樣,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青年人的貢獻!


image.png


下午時分,同學們抵達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創新展示館。東南大學的師生們在建筑學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頗多成就陳列于該館。


image.png


東大建筑館


在參觀進程中,同學們動手組裝榫卯結構的孔明鎖,親身體驗超微孔金屬吸聲板房間等教授團隊成果的實際成效,了解當前中國廣泛應用的建筑黑科技,深刻體會到當今建筑技術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深刻變化。


在建筑講堂里,東南大學的學長為東臺學生們介紹從“巢”“穴”到當今地標性大樓的建筑風格及變化。在感受中國現當代建造變化的同時了解到更多建筑知識,寓學于樂,學有所成。


image.png

在參觀和講堂活動結束后,學生們按照預先劃分的組別進行小組項目體驗,設計大跨屋蓋模型并進行評比。



image.png



在項目體驗中,學子們在合作中領悟團隊精神,各自分工互相協調配合,各自用自己的特長為整個團隊做出貢獻。在動手實驗中,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房屋結構的特殊性以及建筑的重要性,這對同學們未來專業選擇有著極為重要的指示作用。

第二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image.png


濕礎人沾汗際,蒸林蟬烈號時,炎炎烈日也難掩學生們的研學求知之心。


上午九時,東臺中學的學子們抵達南京學科營研學活動的第二站——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覽這座為祖國培養了無數航空航天人才的頂級院校。


在南航學長的帶領下,同學們直奔南航御風園。

image.png


御風園是南航在迎接建校70周年之際建設而成的航空航天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那些曾經僅能在電視上看到的“國之重器”: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殲8殲擊機、大型水陸兩用飛機AG600靜力試驗機等近在咫尺,南航御風園講解員依次為大家介紹每一臺航空航天器的來歷、作用,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更加理解了“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的南航理想。


走進教室,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的彭秀輝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信息化相關的講座。


image.png

同學們在彭教授的講解下深入了解了生活中信息化的各類運用及其原理。面對同學們的疑問,彭教授高度認可了在座學子的思考深度,同時也做出了詳細解釋,耐心回答。


image.png


短暫休息后,來自南航能源與動力學院的學長陳帥也為同學們帶來了生動有趣的科普課堂。


陳學長借用鳥類的生理構造,巧妙而形象地為大家講解了滑翔機的原理。學長幽默生動的課堂和形象易懂的干貨科普成功地征服了同學們,同學們都積極思考,受益匪淺。



紙上得來終覺淺,科普結束后,學長給大家發放了制作撲翼機的材料,分步進行撲翼機組裝的教學。


同學們拿到材料便開始躍躍欲試,動手制作出自己的專屬撲翼機。


image.png



制作撲翼機


來到操場,觀看航模表演。


從一架簡單的紙飛機、到3D固定翼航模、再到蘇27和殲20航模,在專業航模隊的操縱下,儼然如一架架標準的航空航天器,俯沖、盤旋、倒轉……一系列行云流水的高難度飛行動作,吸引了同學們的眼球。


幾位同學主動上前嘗試操縱航模,都毫無例外地成功了,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對于航空航天領域的探索欲望。


image.png



第三站 南京師范大學

image.png


金陵之旅進入倒計時,同學們的熱情卻是更加高漲。上午九時,東臺中學的學子們抵達南京學科營研學活動的第三站——南京師范大學,這座有著“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譽的高等學府。


前往南師大開物樓小禮堂,趙娟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學業生涯規劃講座。趙老師本科為南師大,碩士進入南大深造后選擇留校,投身于教育。


image.png



趙老師的講座滿滿干貨,還鼓勵同學們在閑暇時間多了解、參觀各個院校,尋找到自己的“夢中情校”。


中午11時,講座結束后,同學們興致勃勃地來到位于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的珍稀動植物博物館,該館是目前南京地區唯一對外開放的、以動物科學為主題的展館,也是江蘇省面積最大、品種最全、數量最多的大型動植物標本館。



image.png


珍稀動植物博物館


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對鯊魚、獅子等動物的近距離觀察,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同學們通過標本了解到了多種動植物生時的姿態、習性,汲取到書本上未曾展現的知識,收獲頗豐。


以濃眉大眼的Peter為中心,同學們圍成一個圓,與留學生Peter進行純英語的對話交流。同學們積極踴躍地表現自己,用英文向Peter介紹自己的家鄉鹽城、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


image.png


提高了同學們英語聽力、口語的實際運用能力,鍛煉了與外國人的交流溝通能力,帶領同學們了解外國文化增長見識。


第四站 中國科舉博物館


同學們前往坐落在南京夫子廟的中國科舉博物館。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猶如埋藏在地下的一個歷史寶匣,它以刻滿歷代狀元名錄的魁星堂為核,以刻滿經史子集文字的石墻為皮,以科舉的歷史變遷分層,將科舉的千年歷史收藏其間,等待開啟。


同學們從坡道的狹長空間環繞而下,一邊是布滿文字的經匣,另一邊是瓦礫堆積的庭院,如此氛圍洗滌同學們胸中的浮躁,沉浸式體驗科舉路途的艱辛跋涉。館內設施精美,或實物呈現,或虛擬演繹,科舉千年的知識被融入在每一個小物件中,同學們無不流連忘返,久久不愿離去。


image.png


科舉博物館


同學們通過博物館了解科舉考試的層層遞進,體會到了古代讀書人的艱辛與金榜題名的喜悅。通過科舉制度的創立、演變、昌盛直至廢止,漸漸體會到科舉制度的真諦,而其公開考試、公平競爭的合理內核,也被如今我們的高考制度優化傳承下來。


第五站 聯歡晚會


旅途結束,同學們馬不停蹄地趕回酒店,開始為已經準備幾日的聯歡表演做最后的準備練習。隨著主持人激情昂揚地開場,聯歡晚會正式開始。

image.png


熱情似火的同學們都搬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合唱、獨唱、舞蹈、詩朗誦……我們看到他們默契的合作,完美的表演,這些日子的研學之旅,不僅幫助新高一的孩子們熟悉彼此、培養感情,也是在幫助他們各自成長。他們在舞臺上自信洋溢,在舞臺上閃閃發光,風華正少年,這群孩子終將在更大的舞臺上綻放自己!



image.png



第六站 中山陵



8月8日上午9時,同學們來到了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中山陵。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愿:“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同學們在中山陵博愛之門下,誦讀出自兩漢禮記的《大道之行也》。朗朗書聲,是學子們對孫先生的深深敬仰,也是對“大同社會”崇高理想的寄托。接著,學子們穿過博愛之門,走在480米長的墓道,環顧兩側郁郁蒼蒼的松柏,感受孫中山先生萬古長青的精神。層層疊疊的臺階,攔不住同學們對世紀偉人的瞻仰之情,礙不了同學們追尋理想之心。



image.png


第七站 南京理工大學

image.png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轉眼之間,金陵之旅即將告別。8月8日,東臺中學的學子們抵達南京學科營研學活動的第五站——南京理工大學。


來自南理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馮成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從兵器裝備發展看百年大黨淬煉歷程”的主題講座。

image.png


在講座中,馮教授立足兵器發展史,講述了南京理工大學為國防所作出的貢獻以及在國家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馮成教授這樣強調兵器對于國家的重要性。

image.png


講座的結尾,馮教授借南理工的特色植物“水杉樹”“二月蘭”為同學們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他希望男同學們如水杉樹一般高大正直,女同學們像二月蘭一樣蘭心蕙質,并期待在三年后,可以看到東臺中學的學子們在南理工校園里,享受南理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師資、一流的人才培養”。


在南理工兵博講解員的引導下,同學們踏入兵器博物館。


南京理工大學的兵器博物館是國內高校唯一的兵器展品種類齊全、數量眾多、專業性極強的博物館。這里收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類武器裝備,反映了人類工業文明、軍工科技發展的歷史軌跡,也記錄了中華民族為爭取民主獨立而英勇奮斗的歷史。


image.png

兵器博物館


隨著游覽的深入,同學們見識到了一座座氣勢恢宏的兵器:施耐德M1919式105mm山炮、前裝滑腔炮、晉造150mm榴彈炮……大炮、坦克一排排整齊地陳列其中。同學們聽著講解員生動地講解各類兵器的發展歷史、工作原理及其背后的故事,更加認識到了和平的珍貴,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珍惜和平。



總結/SUMMARY 


五天的金陵之旅,東臺中學的學子們的足跡遍布南京各個高校、各大景點,同學們在金陵城內創造不少難忘的回憶,他們聆聽講座、參觀校園、合作表演……這次金陵研學旅程,進一步拓寬了眼界,在他們今后的求學之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期待同學們開啟全新的高中之旅!